索 引 号: 014195072/2014-00001
生成日期: 2014-01-06
公开日期: 2014-01-24
发布机构: 吴中区人民政府
文件编号:
内容概述: 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14年1月6日在苏州市吴中区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姚  东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落实十八大精神、坚实现代化步伐”发展主题,立足稳中求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较好。

——地区生产总值870亿元,增长10.6%(可比价);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5亿元,增长17.7%;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6%,提高1.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5%,提高5.9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增长1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亿元,增长9%;

——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增长4.5%;

——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万元,分别增长9.2%、11.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消耗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省定目标。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积极构筑“十大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全面推进“千企升级创新转型行动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16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230亿元,汇川技术、东山精密等一批科技型地标企业产销两旺。110家小微企业入选苏州“雏鹰计划”、7家入选“瞪羚计划”。苏州辉瑞制药获评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公司获“市长质量奖”。深入实施“退二优二”战略,完成技改投资104亿元,增长15%,占工业投资比重达74.3%。制定《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8%,认定首批区级服务业集聚区12个。旅游业提质增效,吴中太湖旅游区荣膺国家5A级景区,后5A旅游业“6+4”提升工程深入推进,24个农家乐提升试点全面完成,穹窿山景区获批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51.3亿元,累计接待游客2050万人次,分别增长11.3%和9%。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金枫广告产业园获评“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光福镇获评中国工艺雕刻之乡,宝成实业成为全区首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7%。城市商贸跨越提升,蠡墅“电商谷”集聚区逐渐形成,城区成为全市首个实体企业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基地,甪直步行街获评市著名商业街,全国首家大型连锁茶城落户木渎。现代物流稳步发展,实现进出口企业出口信保全覆盖,出口加工区建立“虚拟口岸”快速通关模式,国家综保区创建步伐加快。苏州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开业。区域总部竞争力逐步提升,培育区级总部企业3家,汇恒环保、藏书农发被预认定为市级总部。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安排财政科技投入3.7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家、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省高新技术产品20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省工程中心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家、市院士工作站1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9%。强化自主创新,承担各类科技计划193项,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超4000件和200件,授权量增长85.2%。新增注册商标1260件、省著名商标9件,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入选省创新型试点区。深入推进人才创新创业“3311”工程,新增省双创人才2人、姑苏领军人才11人,首批50名高层次人才获发“人才绿卡”。金融支撑有效增强,上海银行吴中支行、珠江村镇银行正式开业,东太湖科技金融城获评首批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搭建苏州首个科技创业小额金融贷款服务平台,成立苏州首家区级“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成功发行首批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1亿元。加快企业上市培育,中国汇融(吴中典当)成为全国首家在港主板上市典当企业,东山精密完成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全国第一单。

四轮驱动有力运转。圆满举办太湖经贸合作洽谈会暨开发区建区20周年系列活动,高端模具、装备制造主题招商会、日本专场投资说明会等各类招商活动。设立驻以色列商务联络处,推动境外高新技术、高端产业项目转移落地。全年新增注册外资10亿美元,日本永旺集团、法国耐克森集团、日本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和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4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投资设厂。民资内资贡献明显。民资内资企业总数突破7.7万户,新增注册资本542亿元,增长54.9%。民营经济投资239亿元,增长16.2%。吴中集团入围省营业收入百强民营企业。国有经济资产加快优化,国有总资产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各类投资过百亿元。创新国有资产监管手段,推行企业信用评级,实现监管云平台全覆盖。集体经济亮点突出,出台“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成功设立集体资产投资基金,组建首家专门服务集体经济项目的担保公司,集体资产监管交易服务平台全面推广。实现集体总资产300亿元,增长20.5%,集体总收入23.5亿元,村均稳定收入950万元,分别增长12.4%和12.3%。

(二)统筹建设“四大板块”,城乡发展开创新格局

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全面完成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主动对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政策,积极争取缩减《主体功能区规划》限制开发区域范围。区域规划体系更趋完善,度假区、东山镇、甪直镇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越溪副中心、郭巷、尹山湖东北地区、横泾北部片区、太湖新城二期、东太湖科技金融城、东吴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板块、重要载体和产业控规编制有序推进,太湖新城核心区、轻轨宝带路站周边地下空间、冬青路地块、运河风光带和宝带桥—澹台湖景区景观及建筑等重要节点设计全面完成,临湖镇湖桥村完成全市首个村级发展概念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

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加快中心城区改造升级,城区与长桥街道实现“区政合一”。苏蠡大厦、港龙叠石桥家纺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吴中万达广场、新苏国际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南门二村等一批老新村综合改造扎实推进。加快推进开发区“产城融合”,太湖新城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永旺绿岛基础和环境建设基本竣工,天鹅湖公园土方施工完成。越溪城市副中心和尹山湖独墅湖双湖新城区环境功能加快提升,白金汉爵酒店建成投用,欧蓓莎美食城、宝盛商业广场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快度假区功能布局优化,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圆满举办,太湖游客中心等项目建成启用,“一桥一隧一路一集群”开工建设。中心镇协调推进、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十大交通工程”加快实施,孙武路、木东公路、浦庄大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金庭环岛公路、东环南延、南环西延、中环快速路、230光福段等重点道路工程加速推进。新辟公交线路2条,招商小石城等2个公交首末站建成投用。清理存量建设用地近千亩,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按计划推进,完成5个旧城改造项目,征用面积6.03万平方米,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称号”。安置房建设同步推进,在建和交付安置房分别超380万平方米、38万平方米。城市环境“四大整治四大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数字城管二期工程扎实推进,公共自行车二期项目建成投用。

三农发展进一步推进。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落实农机、农资等惠农补贴,出台“一村二楼宇”等惠农政策,投入强农惠农财政资金超5200万元。生态补偿政策全面落实,发放补偿资金超1亿元。“三集中”、“三置换”成效突显,农村工业企业入园率达94.6%,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90%,农户集中居住率达52.5%。全面完成苏州现代农业“四个百万亩”落地上图工作。农业产业化“6+1”工程产值达38.2亿元。三大农业园区差异化发展加快,西山农业园区与金庭镇“区政合一”。“放心粮油”实现全覆盖,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园博会成功落户,园博园概念规划和前期土地整理工作基本完成。全市首家合伙制“家庭农场”在金庭成立,东山镇碧螺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三)深入实施“十大生态文明工程”,绿色发展开启新征程

生态建设全面优化。积极开展“美丽吴中、美在太湖”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确定生态红线,列入中国生态文明研促会首批联系点,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陆巷、马舍创建国家级生态村通过省级验收。市区两级15个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完成年度任务。湿地恢复工程扎实推进,临湖七星揽月工程全面完成,甪直澄湖水八仙湿地恢复、度假区太湖湖滨湿地公园三期、东山东太湖东茭咀一期等工程抓紧建设,太湖三山岛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级。加快绿化造林,投入绿化资金1.38亿元,治理宕口3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300亩,东山太湖万家旅游生态林启动建设。

低碳经济长足发展。坚持控制增量与调整存量相结合,严格落实环境准入、污染排放和考核问责等制度,拒批污染项目39个。积极推进木渎新污水厂、城南污水处理厂扩建、吴淞江污水处理厂一期新建等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指标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加强固定资产节能评估,鼓励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新增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家、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2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26家,改造升级印染企业62家。扎实推进开发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创成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吴中太湖新城获评省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稳步扩展垃圾分类处置,在市区范围率先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

环境整治切实加强。率先成立太湖水环境综合管理办公室,全方位开展“五位一体”综合长效管理,全面实施6大类13项“治太”重点工程,辖区内太湖水质总体达III类标准,区域水质由富营养转变为中营养。持续推进“清水畅流”工作,疏浚整治河道151条、140公里,建成生态河道30公里,完成浒光运河吴中段治理和木光运河整治工程,旺山水利风景区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高标准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升级验收,完成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31个,完成提标升级村庄78个,三星级康居村累计达42个。木渎镇“两山一镇”工程正式启动,“两河一江”吴中段城市环境建设工程全面实施,第三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全部建成。深入开展木渎七子山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吴中静脉产业园创成首个省级静脉产业园区。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淘汰32台(套)燃煤锅炉,清理整治294家城区老虎灶,规范10家重点建筑施工单位扬尘管理。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环境质量综合得分97.82。

(四)扎实推进“十大民生事业”,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

民生保障再上新水平。有效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十大政府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57.7%。积极拓展就业创业富民渠道,落实各类就业创业补贴8113万元,帮助3428名本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苏州金枫广告产业园获评省、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着力推动社保扩面,低保、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社会保障给付标准进一步提高。“居家福”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工程试运行,新增日间照料中心6家、床位470张。吴中区肉类食品加工配送中心项目建设过半,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有效运行。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助学、助医力度,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公共服务又有新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在全市率先启动学前教育看护点建设,校舍安全工程三年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教师立体交流不断优化,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镇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四馆二中心”加快建设,区体育场馆改建完成,甪直、胥口、横泾新文体中心投入运营。区第二届全民运动会、环尹山湖轮滑世界杯马拉松赛、国际竞走和行走多日赛等重要赛事成功举行。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吴中人民医院综合楼建成启用,木渎人民医院挂牌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光福镇、金庭镇通过国家卫生镇评估,“保姆式”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深入推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计生、气象监测、工青妇等工作全面铺开,民族、宗教、统战、侨务、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平安建设实现新突破。“六五”普法深入推进,司法调解能效不断提高,调解成功率达99.93%。“四项排查”工作全面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大调解机制不断完善,“村民联系卡”、“出租屋房产超市”等创新举措得到推广,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信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措施扎实、成效显著。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吴中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区县代表进行了五人组团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总的看,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经受住了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考验,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中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型升级存在不少压力;发展活力有待加强,机制体制尚有创新提升空间;群众诉求更加多元,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还有一定差距;等等。为此,在今后工作中都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区委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目标,结合经济发展环境分析,建议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新增注册民资内资450亿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

作以上指标安排,主要考虑把握“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的工作导向,更加注重统筹效益与速度、发展与民生、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加强与“十二五”规划目标和现代化指标要求的衔接,动员全区上下充分认识到形势的复杂性,积极发挥有利条件做好各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2014年将着重做好以下四方面:

(一)在培育发展后劲上取得新突破。以“十大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引领,坚持扩投入、引项目、兴实体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助推实体经济,激活发展动力。采取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重点市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销售和出口的监测预警,提高实体经济抗风险能力。强化重点企业对接联系制度,实行“一企一策”保姆式服务,在土地供应、融资需求、项目审批、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分类扶持。加大“退二优二”力度,加快清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为优质企业发展拓展空间。加快推进银企合作,加强担保服务,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加紧企业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商标产品,努力实现省市商标、名牌总数新突破,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订货会,鼓励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拓展新兴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推动一批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突出主业、延伸产业链,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努力在细分领域、区域市场上形成独特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优势嫁接,强强联合,上市扩张,进一步提升资本运作水平。二是注重项目带动,做强发展实力。引进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充分整合资源,从规划中挖掘项目,从产业链寻找项目,从招商活动增补项目。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国家级行业协会高层、高端科研机构、产业高端团队、金融投资机构、外资机构的对接,巩固与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联系,深度挖潜、梯度开发,立足五大产业链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引进和储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符合环保要求、竞争优势突出的大项目,力争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建设扶植一批重点项目。强化重点项目领办挂钩制度,集中力量抓好总投资1432亿元的199个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项目方案确定、主体落实、拆迁要求等进行系统梳理,区、镇联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问题,力争尽快形成经济新增长点。充分利用太湖治理、出口加工区、省园博会、市现代农产品物流园等“题材”,争取点供项目。梳理和确定一批政府投资项目,在进一步优化规划方案、明确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实行再招商,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区域建设和发展。组织实施一批技改项目。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流程再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扩大产业竞争优势。三是加大自主创新,提升发展活力。加大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8%。大力实施“五个百强”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全面提升科技企业质态,加快形成一批创新企业集群,打响“吴中智造”品牌。加快城区科技创业园、吴淞江科技产业园、节能科技园等载体平台建设,深入研究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布局,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区、创新型乡镇、创新型园区建设,高水平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知识产权获取、保护和管理,推动技术专利化、专利产业化,确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明显增长。组织实施“吴中英才千万引育计划”,有效发挥“科技镇长团”、科技专家组以及各类海归交流平台作用,积极参加海内外招才引智活动,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激励政策体系,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力争市级以上人才项目有所突破。

(二)在争创绿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以“追求绿色发展”为主题,加快研究出台《吴中区绿色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使生态文明成为吴中最靓丽的名片。一是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深入推进千企升级创新转型行动计划,大力实施“112”工程,推动工业经济创新转型发展。加大向传统产业植入高新技术的力度,以构筑技术、品牌、质量优势为关键,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内生增长、高端突破。加速壮大新兴产业集聚规模,推进临湖装备制造产业园、甪直模具产业园等一批载体建设,加快汇川技术、信和新材料、三洋能源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尚金湾总部经济园、苏州国际金融城、苏蠡商务大厦建设,大力提升服务业集聚区档次,着力引进金融、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态,实现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深入推进“6+4”旅游服务业提升计划,长效化管理5A级景区,全面提升木渎、甪直古镇旅游品质,加快推进天池花山、白象湾4A景区创建。以争创省级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为契机,培育一批特色旅游村庄,建设一批“太湖农家”示范点,打造一张乡村休闲度假游名片。整合挖掘旅游要素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向“复合产业”、“深度体验”转型,延长散客、自驾游逗留时间,打造自由行目的地。深入推进三大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强化“接二连三”,抓好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园博园、市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开发建设,力争现代农业“6+1”产值超40亿元。二是努力实现环境优美化。扎实推进“美丽吴中、美在太湖”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大力实施绿色细胞工程提档升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两山一镇”环境整治、太湖水环境综合管理等项目建设,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对环境矛盾突出的城南地区、七子山地区加强三级环保监管,动态掌握环境状况,努力减少雾霾天气。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太湖水“五位一体”综合管理,加快“两河一江”吴中段环境建设,推进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试点开展农村污水设施远程监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吴淞江污水处理厂、木渎污水厂移建等项目建设,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抓好村庄绿化、河道绿化,大力营造生态湿地和配套林带,新增绿化面积3000亩,进一步提高林木覆盖率。加快实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用能设备,促进低碳集约发展。鼓励创建一批节能示范企业,力争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0家、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家、创建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2家。三是努力实现城市现代化。按照科学完备、相互衔接、分布有序、辐射带动的要求,高起点推进一批规划编制,强化一批重点项目、重要节点设计,高标准打造景观地标。城区突出“四核一城”形态布局,加快“再城市化”进程,推进石湖景区东入口南侧、豪仕登、苏苑中学周边等重点地块拆迁安置和一批老新村综合改造,加快吴中万达广场等大型综合体建设。开发区强化龙头作用,不断完善新兴板块与建成区功能形态,推进吴中太湖新城做框架、出形态、展亮点,争创国家绿色城区示范区。加快尹山湖独墅湖双湖新城区、越溪城市副中心生活居住、商业服务等各类项目建设。度假区注重“速度+总量”、“保护+利用”、“质量+效益”,实现两镇一街道错位发展、共建共享,打造兼具城镇功能的大景区、大公园,建成国际化、高品位、生态型“东方度假新天堂”。各中心镇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稳步实施40.44万平方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新增旧城区改造6.94万平方米、保障性房屋建设21.04万平方米(详见附表)。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公共自行车建设和垃圾分类处理。全面加快总投资170亿元、总长180公里的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优化提升公共交通运行能力,尽早形成布局合理、出行便利的交通网络体系。

(三)在创新机制体制上取得新突破。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革新理念、创新方式、更新机制,不断完善优化全区创新发展体系,追求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加绿色的改革红利。一是推进四轮驱动。优化调整国资布局,按照明晰定位进行国有公司重组,分类打造规范新体系,推动国有公司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公司逐步向实体经济型企业转变。加大国资对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力度,参与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有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建立国企预算管理制度、以资产负债率为抓手的国企债务调控机制,强化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深化落实“一村二楼宇”实施细则,引导鼓励各地从镇(街道)层面统筹配置资源,为集体经济预留发展空间;通过实施跨区域收购、异地合作、参股经营等方式实现抱团发展,破解资源瓶颈。完善集体资产监管交易服务平台,推广集体资产登记试点,盘活闲置和低效存量资产,力争集体总资产达350亿元,村均稳定收入超1070万元。加快出口基地和品牌建设,推进出口加工区创建国家综保区,打造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着力保持进出口总体平稳。二是统筹城乡一体。建立区镇村三级投入为主,涉农和乡村建设资金倾斜,市场适度引入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美丽村庄建设,实施38个村庄环境整治提标升级。持续推进“三个集中”,大力实施“三个置换”,全面落实“四个百万亩”,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优化新一轮城镇化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公共配套服务,加强农贸市场布点和升级改造,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共享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建立农村资源、资产、股权等产权交易模式,积极推动农村资源向市场配置集中,不断扩大交易市场化。深化完善“区政合一”体制机制,积极争取更多高层级改革平台落地。三是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培育本土金融机构,壮大吴中创投和村镇银行实力,引进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引入保险、社保等机构资金,扩展融资渠道、资金来源和融资规模。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加大对新三板企业培育力度,力争2家企业挂牌新三板、2家企业挂牌上主板。四是提升管理效能。健全城市管理体系,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调机制,促进重心下移、水平提升。加快“数字城管”机构和平台建设,实现城区内全覆盖。扎实推进审批机制创新,深化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探索“三统一”新模式。探索建立区镇村三级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推广“村民联系卡”、“出租屋房产超市”,做好长桥蠡墅片社区区划调整。

(四)在改善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以“十大民生事业”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更大力度地担负起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解民忧、惠民生、增民利,让群众的幸福感显著提升。一是高标准提供社会保障。继续抓好城镇职工五大保险扩面工作,将12万城乡老年居民纳入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畅通就业创业渠道,积极推广“就业服务联系卡”,全力保障重点人群就业。二是大力度发展社会事业。重点抓好十项政府民生工程和十项政府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支教,标准化建设一批中小学校舍,新建一批幼儿园和学前儿童看护点。稳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吴中人民医院二期工程,抓好木渎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建设。不断完善三级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四馆二中心”建设。扎实做好妇女、计生、档案、民族、宗教等社会事业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是全方位创新社会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健全“大调解”机制,抓好信访、安全生产、消防等基础工作,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隐患矛盾。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应对处理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昂扬斗志、奋发作为,在更高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美好吴中新篇章!

2014年度吴中区部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计划表

序号

征收项目

所属区域

征收面积(万㎡)

项目性质

备注

旧城区改建项目:合计项目10个,征收面积6.94万平方米。

1

自行车二分厂旧城区改建

木渎镇市镇

0.20 

旧城区改建

 

2

白塔新村旧城区改建

木渎镇市镇

0.60 

旧城区改建

 

3

南街旧城区改建

木渎镇市镇

0.30 

旧城区改建

 

4

下塘旧城区改建

木渎镇市镇

0.36 

旧城区改建

 

5

老街改造旧城区改建

东山镇镇区

0.40 

旧城区改建

 

6

姚舍旧城区改建

香山街道墅里社区

0.05 

旧城区改建

 

7

唐门旧城区改建

香山街道墅里社区

2.18 

旧城区改建

 

8

上蒋旧城区改建

香山街道蒋墩社区

1.28 

旧城区改建

 

9

书画市场旧城区改建

香山街道郁舍村

0.22 

旧城区改建

 

10

蒋墩新村危房改造

香山街道墅里社区

1.35 

旧城区改建

 

保障性安居工程:合计项目12个,征收面积21.04万平方米。

1

吴中大道安置房北侧二期

中心城区

蠡墅镇地块

10.13

保障性安居工程

 

2

旺家村安置房地块

中心城区运河南1号地块:1-1、1-2、1-31-5住宅部份

(另1-4、1-6和1-7已拆建)

6.15

保障性安居工程

 

3

安置地块

郭巷街道

独墅湖:南浜

0.03

保障性安居工程

 

4

安置地块

郭巷街道汤堡

0.36 

保障性安居工程

 

5

安置地块

郭巷街道

姜家二期、三期

0.27 

保障性安居工程

 

6

安置地块

郭巷街道尹山社区

0.09 

保障性安居工程

 

7

安置地块

郭巷街道黄潦泾:

东赭墩、浮槽

(尹东八村)

0.27 

保障性安居工程

 

8

澹台湖景区

城南街道

石湖东路南、北

0.24 

保障性安居工程

 

9

文溪花园三期

越溪街道溪上:

文溪路南

0.30 

保障性安居工程

 

10

新思三期

横泾街道泾峰:

草屋棚

0.18 

保障性安居工程

 

11

第一安置区A、B地块

光福镇东崦湖社区

0.11 

保障性安居工程

 

12

玉景花园

木渎镇金山村

2.91 

保障性安居工程

 

合计:征收项目共22个,征收面积27.98万平方米。

 

备注:

1.表中所列项目,部分地块土地性质目前暂为集体土地,拟征收为国有土地;

2.表中所涉数据均为估算,具体数据以项目启征后的入户调查为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