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运行
综 合
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18亿元,较上年增长8.3%(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35.06亿元,增长13.6%(按可比价计算)。三次产业的比例为由上年的2.7∶51.4∶46.0调整为2.3∶50.2∶47.5,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7561元,较上年增加5503元。
财政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全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9亿元,较上年增长10.3%,收入总量占全市的7.7%,总量占比逐年攀升,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91.6%,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五项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完成73.35亿元,较上年增长12.6%,是拉动税收收入增收的主要力量。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2.56亿元,较上年增长2.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38亿元,较上年下降11.5%。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2.4%。
农林牧渔业
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抓好西山、太湖、澄湖三大农业园区建设运营,全力推进“四个百万亩”保护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澄湖园区创成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深入实施“6+1”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工程,大力推进湖羊保护,建立渡桥村湖羊基地,“洞庭红橘”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展开,“吴地优鲜,优先到家”品牌广为传播,农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粮食安全保供工作继续强化。
201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2.27亿元,较上年增长6.6%。其中:农业12.49亿元、林业0.85亿元、畜牧业2.28亿元、渔业19.79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6.6%、9.5%、-7.2%、7.7%。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
单位 |
2014年 |
2013年 |
粮 食 油 料 茶 叶 水 果 生猪出栏数 生猪存栏数 水产品产量 #养殖产量 |
吨 吨 吨 吨 万头 万头 吨 吨 |
19528 643 309 28766 6.62 3.99 27108 20725 |
17237 269 315 24086 8.12 5.92 25747 19725 |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至2014年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14万千瓦,其中耕作机械动力达0.34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6台,机动水稻插秧机62台。全年农林牧渔业用电量2520万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077吨。
工 业
深入实施千企升级创新转型行动计划和“112”工程,立足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方向,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实力,全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态势。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54.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44.7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0.2%和 -0.7%。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66.27亿元,较上年增长1.8%;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53.4亿元,较上年下降5.6%。重工业实现产值744.06亿元,轻工业实现产值400.6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和-1.8%。
传统主导行业保持优势。2014年,全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4.7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达15.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3.8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16.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2014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9.8%。
新兴产业活力不断涌现。新能源、新医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新材料、传感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01.9亿元,较上年增长5.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3.7%,较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缓中见稳。2014年,全区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4.55亿元,较上年增长1.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1.55亿元,较上年增长0.6%;实现利税总额119.26亿元,较上年增长0.3%;全区工业实现产销率为97.3%,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
单位 |
2014年 |
2014年为2013年% |
发电量 涤纶纤维 印染布 服 装 商品混凝土 钢 材 电动手提式工具 电动自行车 家用吸尘器 |
万千瓦小时 吨 万米 万件 万立方米 吨 万台 辆 万台 |
65878 10160 5278 12623 840.1 48429 88.72 15502 859.2 |
108.7 151.9 131.8 90.5 97.6 136.1 24.6 73.1 82.6 |
建筑业
建筑业企业队伍逐渐壮大,建筑业产值稳定增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全区资质内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3.33亿元,较上年增长4.5%;签订合同额304.37亿元,较上年增长4.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2.75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3.7%;全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30.64万元/人,较上年下降2.0%。全区建筑业企业各项效益指标表现良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43亿元,较上年增长9.1%;建设成本有效控制,利润快速增长,实现营业利润7.13亿元。
交通运输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加快交通管理现代化进程,提升交通运输效能。2014年,全区交通系统完成客运量9701万人次,较上年下降1.7%;旅客周转量117025万人公里,较上年下降2.1%。至2014年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116公里,其中三级以上公路994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353公里。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年末营业性车辆拥有量为8240辆,较上年增加234辆。营业性车辆中客运汽车844辆,货运汽车7396辆,分别较上年增加5辆、229辆。
国内贸易
顺应消费趋势的转变,努力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开辟营销新渠道。金庭秉常村成为省首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永旺梦乐城、太湖进口商品中心等建成开业。201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39亿元,较上年增长11.0%,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88.74亿元,较上年增长12.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36亿元,较上年下降2.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0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金融业
金融业规模持续扩大,金融支撑有效增强。成立区内首家“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和全市首支“金融镇长团”,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基金正式运作,南京银行、泰隆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1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至2014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21.46亿元和1407.87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192.4亿元和245.17亿元。其中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585.12亿元和1375.77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182.81亿元和234.98亿元。在本外币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558.46亿元,中长期贷款831.14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88.36亿元和145.38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运行呈现出开发投资增速止跌回升、楼市销售趋稳向好的总体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7.71亿元,较上年增长2.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7%,占比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施工房屋面积为996.34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6.7%;竣工房屋面积125.84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13.6%。商品房销售面积321.93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1.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69.01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9.1%。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05.26亿元,较上年增长9.4%,其中住宅销售额为256.31亿元,较上年增长9.1%。
旅游业
旅游业加快发展,“6+4”旅游服务业全面提升工程扎实推进,获评“最佳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省级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农家乐提升、旅游健身步道建设、太湖旅游年卡发行、“太湖驿站”建设等工作获得赞誉。太湖旅游区入列全国摄影创作基地,光福景区跻身AAAA级,穹窿山景区建成苏州首家智慧旅游景区,东山三山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横泾上林村荣获“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5.16亿元,累计接待游客2175.62万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8.9%和4.2%,接待境外旅游者5.3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7.25万人天,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408万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3.2%、59.0%和13.9%。
二、改革开放
改革创新
研究制订《吴中区全面深化改革意见》及2014年度工作要点,成立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8个专项改革小组和改革办。围绕《改革意见》确定“推进四轮驱动、追求绿色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建设幸福吴中、推行阳光政务、加强党的领导”等六大改革领域,全力落实36条具体改革举措,确保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扎实推进。深入开展“营改增”改革试点,积极推行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制度”,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建立企业登记“一窗式”服务,全面施行外资项目快速审批试点。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启动区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试点公开工作,省级金融生态区创建全面推进。
民营经济
按照《关于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从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民营经济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民营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区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2014年,全区新增内资企业8466户,新增注册资本481.44亿元。其中,全区新增私营企业8107户,全年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20.79亿元,较上年增长47.8%。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0106户,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12.74亿元,较上年增长25.1%。至2014年末,全区内资企业达38158户,累计注册资本2825.03亿元;私营企业达35657户,累计注册资本达1318.14亿元;个体工商户达52647户,累计注册资本达45.43亿元。2014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45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0.1%,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6.2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0%,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140.42亿元,较上年增长1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7.3%。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稳中有进。2014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15.55亿美元,其中出口71.2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和3.0%。出口总额按贸易方式分,加工贸易出口20.34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31.8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和10.0%。出口总额按企业类型分,国有、集体企业出口1.69亿美元、私营企业出口35.26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9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0%和4.6%。
引进内资
内资项目引进力度不减,项目结构更趋优化。2014年,全区共引进内资项目785个,投资总额102.36亿元,较上年增长31.7%,内资项目注册资本76.64亿元,较上年增长19.8%,全年实际到账外地资金91.33亿元,较上年增长20.2%。
利用外资
开放型经济规模保持平稳。2014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5个,新增注册外资4.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至2014年末,全区登记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306家,投资总额139.84亿美元,注册资本75.87亿美元。
外经合作
对外劳务合作经营额逐年递增,“走出去”企业步伐加快。2014年,“走出去”企业累计达49家,全区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额107万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07万美元。
三、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围绕“追求绿色发展、追求改革活力、追求民生福祉”主题,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改善环境为手段,统筹兼顾,加强项目协调力度,着力推进项目建设。2014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5.04亿元,较上年增长14.1%。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29.32亿元,比上年增长96.8%;私营个体投资14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外商投资37.52亿元,比上年下降21.4%。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6亿元,较上年增长292.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6.5亿元,较上年增长3.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7.48亿元,较上年增长18.6%。三次产业之比为0.2:28.4:71.3,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
越溪市民公园、城区五龙桥公园等建成启用,宝带桥—澹台湖景区、度假区东入口、金三角酒店集群等加快推进。“十二五”区级重点交通项目在建195公里,完成投资71亿元,金庭环岛公路、343省道、东方大道改造基本完成,苏西线胥口段整治工程竣工,公交场站建设加快实施,轨道交通吴中段新增里程14.29公里。2014年,全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3.95亿元,较上年增长25.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6.3%。
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体系更加完善,越溪、郭巷等地控规顺利完成,临湖、光福等地总规和中心城区、度假区中心区、甪直等地控规修编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完成。吴中博物馆规划设计通过专家论证,省第九届园博会总体方案和园博园总体规划获批实施,主展园正式开建。吴中太湖新城建设加快推进,苏州绿色智慧太湖新城展示中心和研究院建成揭牌。
城乡建设
城乡面貌加速提升。城市功能开发更加合理,完成供地82宗、254.67公顷,其中处置存量建设用地占52.3%。启动实施“共建美丽新苏州、同享美好新生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数字城管、数字环卫工程运营良好。统筹推进4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提标升级和“两山一镇”环境整治生态提升工程,木渎、甪直均获评市美丽镇村建设示范镇、美丽城镇建设优胜奖,光福香雪村等4个村获评市美丽镇村建设示范村。依法依规推进全区房屋征收(拆迁),城镇老楼危楼整治和宝带桥片区、南石湖片区等棚户区改造有序进行,保障房(安置房)在建470万平方米、3.5万套,交付71万平方米、5754套。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顺利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吴中区生态资源价值高层研究座谈会成功举行,东山获中华宝钢杯环境优秀奖,临湖建成国家级生态镇。太湖水环境生态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强化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严格落实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停产、扬尘污染控制等管控措施。新建生态河道25公里,临湖、横泾获评市级生态河道试点镇。城南、吴淞江、胥口、光福等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新建配套污水管网30公里,完成28个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疏浚整治河道182条,新增造林绿化3248亩。2014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较上年下降1.4%,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上年下降3.6%,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上年下降1.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为63.6%,比上年增长4.1个百分点。
四、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全区完成技改投入104.17亿元,较上年增长1.1%。全区财政性科技投入2.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9%。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提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94个、省民营科技型企业10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企业技术中心16家、市创新先锋企业2家。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7%。环球集团建成吴中区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膜与膜过程国际大会、中欧(苏州)科技合作洽谈会等高规格国际性科技会议在吴中区成功举行。吴中区被评为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单位。“神王”获中国驰名商标,“东山湖羊”获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科沃斯被列入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实现零的突破。2014年,全区专利申请量为12320件,专利授权量为6161件,分别较上年增长2.0%和6.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6370件,授权量299件。
人才建设
科技人才工作扎实推进,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优势,努力实现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企业技术中心16家和省级外资研发机构8家、产学研联合体25家,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项,新增省双创人才4人、姑苏领军人才7人、海鸥计划2人,5家企业获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至2014年底,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2275人,其中:高级职称5157人,中级职称23411人,初级职称15633人。
教育事业
教育均衡化提质扩面,高分通过三年一轮的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省级督导评估,甪直中学高中部、南师大附属石湖中小学及幼儿园等12所学校建成启用,学前儿童看护点建设统筹推进,新增学位8500个,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实现零的突破,高考本二以上达线率54.17%,两名教师分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吴中中等专业学校获评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木渎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新项目点,光福成功创建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长桥、横泾获评苏州市首批学习型镇(街道),胥口建成市第三批教育现代化老年大学。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亮点频现,孙武文化园、苏州国际影视娱乐城、苏作工艺学院等建成运营,中国工艺文化城成为苏州唯一的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4个项目入选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舟山核雕”走进央视《经济半小时》。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宝带桥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新增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4个,音乐作品《春雨江南》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东吴文化中心加快建设,《吴中文库》编纂基本完成并陆续审定出版,区档案馆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馆复查。首届世界语言大会、“苏州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首届中国新闻摄影盛典等国家级重大活动在吴中区成功举办。
体育事业
大力引进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金庭镇、横泾街道文体中心建成开放,组织举办惠民演出4700余场。圆满举办穹窿女子围棋赛、“环太湖”国际竞走和行走多日赛等国家级重大活动。加快建设100公里旅游健身步道,步道将尽量沿用原有的山区小道、土路或砂石路,减少采取水泥硬化等手段,确保沿路生态不被破坏。
卫生事业
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卫生人才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全覆盖工程,扎实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郭巷卫生院新院建成投用,光福卫生院主体完工,木渎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东山通过国家卫生镇评估。
社会保障
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职工“五险”参保人数净增5.0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被征地农民置换城保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分别提高到每月2256元、1115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老年人员保养金标准、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月340元、750元、91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最高补偿标准提高69%。
社会救助、残疾人事业、红十字工作持续发展,在全市首创“慈善周周行”活动。至2014年末,全区参加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6193户,参保人数31.29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单位16514户,参保人数40.76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单位16419户,参保人数29.01万人。
社会福利
企业退休人员、被征地农民置换城保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等稳步提高,15.4万名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98.1%。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月700元,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补偿比达69%,住房公积金扩面新增3.3万人。“居家福”虚拟养老推广至5个镇(街道),新改扩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1家、助餐点26家,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完工,瑞颐精品养老项目加快推进,区镇级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14年末,全区共有敬老院、福利院12家,床位数1403张,在院人数573人,共有4956人接受低保扶助。
五、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
民主法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人民团体独特作用,深入推进法治吴中建设,努力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增设“寒山闻钟”吴中站点,大力开展法治和廉政教育,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配合人大执法检查、政协专题视察20次,1件人大议案、94件人大代表建议、143件政协委员提案及答复均在网上公开,办复满意基本满意率100%,办成率达73.8%。获评江苏省平安县(市、区)、“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积极推动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主动服务大局、做出新的贡献。新形势下的统战、民族、宗教、外侨、接待、对台、档案、国防预备役、双拥、关工委、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工作以及各个垂直管理部门、各大金融机构积极作为、创先争优,形成了共商大计、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公共安全
食品药品监测监管、放心粮油供应、价格调控、动物防疫、农药集中配送、公墓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信访、民族宗教、应急管理、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森林防火、消防等工作扎实推进,荣获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连续第八年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区,民兵预备役获南京军区竞赛性考核优秀单位。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区、镇、村、企业四级安全生产监管队伍招录基本完成,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网格化监管体系”初步建成,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完成率达94%。“政社互动”深入实施,社区依法自治广泛推进,木渎香溪社区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预警分析例会制度,“智慧农村”“村民联系卡”“出租屋超市”“公安便民接力站”等创新工作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特殊人群帮教等工作深入推进,建成7个市级法治先进镇和17个五星级五位一体综治办,横泾街道获评“2011年~2014年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市场经济秩序
强化市场监管,确保商品供应和物价稳定。坚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与专项治理,健全完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巩固提升放心粮油供应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队伍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全面实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健全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长效工作制度,做到应评尽评、源头掌控。全面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引导、网络文明传播等文明行为,深入开展道德模范选树宣传,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考核迎检,命名241个区级文明单位。音乐作品《春雨江南》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政府建设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持续开展“思廉、树廉、讲廉”、“廉洁文化六进”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好“三色勤廉预警”制度作用,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加大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严查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大力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强化审计职能,确保政府财政支出效益最大化最优化。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代会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
政务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进一步畅通“领导信箱”“寒山闻钟”“阳光便民平台”等群众监督渠道,持续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区镇村“三级联动”。尽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网上信息公开更加透明化、网上办事服务更加人性化。坚持“三访三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区情实际,更好体现群众意愿。
六、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与就业
201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24508人,比上年增加8610人,其中:男性305725人,女性318783人,男女性别比为95.9:100。 年内全区户籍人口出生8510人,出生率为13.72‰;年内全区户籍人口死亡3751人,死亡率为6.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7‰。全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有137663人,占比达22.0%,较2013年年末上升了1个百分点。
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加速构建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区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5%,新增就业1.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26个,完成各类就业培训2.2万人次。
人民生活
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拓宽富民途径,努力增加居民收入。2014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39元,较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400元,较上年增长8.5%。收入结构逐步优化,非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8.2%。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8923元,较上年增长7.0%,其中食品支出7809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5144元,较上年增长10.5%,其中食品支出4028元。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591.25亿元,较上年增长7.5%。
市场物价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涨幅与上年持平。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5%,烟酒类价格上涨0.3%、衣着类价格上涨5.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6%,居住类价格上涨2.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1.1%。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资料摘自2014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单位:%)
类 别 |
2014年 |
2013年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1 |
102.1 |
1.食 品 |
102.5 |
104.2 |
#粮 食 |
104.8 |
103.4 |
油 脂 |
86.7 |
100.6 |
肉禽及其制品 |
99.6 |
103.4 |
蛋 |
107.8 |
103.6 |
水产品 |
101.4 |
106.3 |
菜 |
101.2 |
104.1 |
2.烟 酒 |
100.3 |
98.8 |
3.衣 着 |
105.0 |
101.3 |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3.8 |
101.7 |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1.2 |
100.7 |
6.交通和通信 |
98.9 |
99.6 |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1.6 |
100.5 |
8.居 住 |
102.6 |
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