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把握‘新常态’、收官‘十二五’”主题,着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以改革统领全局,以创新促进发展,奋勇争先求突破,凝心聚力抓落实,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经济运行
综 合
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9.83亿元,较上年增长7.3%(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65.67亿元,增长13.7%(按可比价计算)。三次产业的比例为由上年的2.3∶50.2∶47.5调整为2.3∶48.7∶49.0,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1234元,较上年增加3672元。
财政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13亿元,较上年增长9.2%,收入总量占全市的7.8%,总量占比逐年攀升,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91.4%,高于苏州全市平均税比5.6个百分点。完成上划中央“四税”收入84.62亿元,较上年增长5.5%。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09亿元,较上年增长1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26亿元,较上年增长8.5%。全年民生支出71.4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3.6%,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
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抓好西山、太湖、澄湖三大农业园区建设运营, “四个百万亩”布局不断优化,现代农业园区加速从规模化向特色化转变,粮油水稻实现十一连增,新增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业企业挂牌“新三板”。农旅融合发展见成效,粮食安全保供工作继续强化。
2015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4.96亿元,较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13.23亿元、林业0.93亿元、畜牧业2.15亿元、渔业21.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9%、9.1%、-6.0%、7.6%。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
单位 |
2015年 |
2014年 |
粮 食 油 料 茶 叶 水 果 生猪出栏数 生猪存栏数 水产品产量 #养殖产量 |
吨 吨 吨 吨 万头 万头 吨 吨 |
21819 378 299 21072 6.62 4.11 27298 20790 |
19528 643 309 28766 6.62 3.99 27108 20725 |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至2015年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58万千瓦,其中耕作机械动力达0.34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9台,机动水稻插秧机42台。全年农林牧渔业用电量2934万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109吨。
工 业
对接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深入实施千企升级创新转型行动计划和“112”工程,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家地工业、禾望电气等一批项目正式落户,全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态势。201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92.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2.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90.81亿元,较上年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53.3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传统主导行业保持优势。2015年,全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5.0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达18.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5.3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15.8%。
新兴产业活力不断涌现。新能源、新医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新材料、传感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05.9亿元,较上年增长1.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4.9%,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企业队伍逐渐壮大,建筑业产值稳定增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全区资质内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6.16亿元;签订合同额264.6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10.87万平方米;全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30.09万元/人,较上年下降1.8%。全区建筑业企业各项效益指标表现良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8.26亿元,较上年增长2.0%;建设成本有效控制,利润快速增长,实现营业利润6.82亿元。
交通运输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加快交通管理现代化进程,提升交通运输效能。2015年,全区交通系统完成客运量212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4.6%;旅客周转量85447万人公里,较上年增长44.0%。至2015年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116公里,其中三级以上公路994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353公里。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年末营业性车辆拥有量为10536辆,较上年增加2296辆。营业性车辆中客运汽车2914辆,货运汽车7622辆,分别较上年增加2070辆、226辆。
国内贸易
顺应消费趋势的转变,努力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开辟营销新渠道。舟山村入选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村、第二批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城区万达广场开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201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38亿元,较上年增长8.0%,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06.67亿元,较上年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36亿元,较上年增长32.8%。
金融业
金融业规模持续扩大,金融支撑有效增强。兴业银行、恒丰银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首期规模5000万元的全市首只中小企业贷款增信基金成功运作。至2015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17.12亿元和1655.33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8.1%、17.4%。其中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64.63亿元和1629.11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运行呈现出开发投资增速止跌回升、楼市销售趋稳向好的总体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8.02亿元,较上年增长4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4.3%。施工房屋面积为983.3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90.5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42.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74.5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7.6%、55.4%。
旅游业
“6+4”旅游服务业全面提升工程收官,“太湖驿站”、旅游健身步道、古镇古村提升及穹窿山茅蓬坞休闲区、太湖新天地等一批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开发加快推进,天池山获评国家4A级景区,西山观音园核心区基本建成,实施省级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建设,越溪旺山村获批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东山三山村、金庭明月湾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东山西巷青蛙村获批首批省乡村旅游创建项目,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92.81亿元,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257.59万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3.8%和6.4%.
二、改革开放
改革创新
落实《吴中区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工作要点》,协调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公布“四张目录清单”,开展本级政府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十大类权力清理,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区级行政许可事项削减率达38.5%,提前完成本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的目标,“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阳光政务平台基本形成。
民营经济
进一步激发民营资本活力,鼓励民营资本扎根本土,深耕实体经济,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2015年,全区新增内资企业8466户,新增注册资本481.44亿元。其中,全区新增私营企业7639户,全年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437.47亿元,较上年增长36.4%。至2015年末,全区私营企业达42083户,累计注册资本达1731.06亿元。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稳中有进。加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对接,加快利用外资转型升级步伐,更加注重提升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大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引资力度。2015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12.1亿美元,其中出口71.94亿美元。
利用外资
开放型经济规模保持平稳。2015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3个,新增注册外资5.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1亿美元。
三、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统筹兼顾,加强项目协调力度,着力推进项目建设。2015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2.1%。其中民营经济投资342.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三资企业投资30.4亿元,比上年下降19.0%。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之比为0.2:23.5:76.3,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
东环快速路南延一期、中环快速路吴中段等城市快速干道通车。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4号线吴中段及支线完成轨道铺设,3号线吴中段开工建设,5号线吴中段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快速旅游专线”正式开通,新开辟公交线路11条、优化11条,新建公交场站4个,公共自行车三期建设规划完成,轨道交通、公交线网和公共自行车对接互联体系进一步完善。
城乡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开展“多规融合”研究,结合新一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扎实开展。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实现镇村布局规划全覆盖,重点村、特色村村庄规划加快编制。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国家级试点,有序开展清产核资、股权固化、产权交易、政经分设等试点工作。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守住耕地保护、开发强度、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在全省生态红线区域监督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二。科学实施太湖水“五位一体”管理,建成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系统。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完成大气污染年度治理项目215个,深入开展扬尘控制专项治理,PM2.5平均浓度下降15%。积极拓展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静脉产业园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成投运。新增造林绿化2069亩,实施森林抚育1.5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提升至80.6%。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新增绿色建筑49.3万平方米,全市首个预制装配式结构住宅顺利封顶。
四、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加快集聚创新资源,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科技人才加速集聚,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外资研发中心,2家企业项目获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苏州骄傲”科技创新创业十大人物、“苏州创新创业市长奖”均榜上有名。入选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区域示范项目,区内企事业单位作为第一专利权人首获中国专利奖。201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为15822件,专利授权量为7263件,分别较上年增长28.4%和17.9%。
教育事业
东山实小及幼儿园、苏州大学尹山湖中学等新校投用,高考本科达线率实现再增长,1名教师获评全国劳模,1名教师入选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复查。藏书实小获评省科技特色学校,区老年大学、胥口镇老年大学分别获评省示范老年大学、示范老年学校,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被命名为省科普教育基地。
文化事业
区公共文化中心主体封顶,区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金庭文体中心投用,举办“太湖大讲堂”等文化活动50多项。弹词《孙武与胜玉》获中国曲协年度创作金奖,光福雕刻工艺展亮相国家大剧院,3件玉雕、核雕、砖雕作品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9件作品获市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体育事业
大力引进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首批20所学校体育设施定时定点向社区居民开放。
卫生事业
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木渎人民医院挂牌三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光福卫生院新院投用,启动新建长桥医院、开发区城南医院。实施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新增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市级重点专科2个。
社会保障
企业退休人员、被征地农民置换城保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分别提高到每月2466元、1234元,城乡低保标准上调至每月75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补偿比例超70%,住房公积金扩面新增4.3万人。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运行,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实现全覆盖,残疾人事业、红十字工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新改扩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家,助餐点6个,新增养老床位1580张。
五、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
民主法治
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推进省委第一巡视组对吴中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要求,以“三治三提”作风效能行动推进政府机关勤政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区行政学校的作用,加强对行政工作人员培训。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配合人大、政协专题视察26次。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
公共安全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定实施企业主体责任“十项制度”,扎实开展生产安全事故专项检查,持续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稳定发展两相宜、平安幸福双提升”为导向,深入推进平安吴中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完成重特大活动和重要敏感时期安全保卫任务,通过国家级“无邪教示范区”考核验收。胥口粮食储备库投用,食品药品安全监测、放心粮油供应、价格调控、动物防疫等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应急管理、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国防动员、兵役、双拥、消防等工作扎实推进。
市场经济秩序
强化市场监管,确保商品供应和物价稳定。坚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与专项治理,健全完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巩固提升放心粮油供应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队伍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全面实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健全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长效工作制度,做到应评尽评、源头掌控。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获评全国文明单位1家,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及标兵79家。
政府建设
组建成立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挂牌更名区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市容市政管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进一步优化,政务公开全面深化,政府采购、公共资源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理局,整合设置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区政合一”管理模式成效显现,木渎镇强镇扩权改革试点扎实推进。落实注册资本实缴认缴、先照后证等改革举措,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出台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以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推动政府部分职能向社会转移、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意见。
六、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与就业
2015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31602人,比上年增加7094人,其中:男性308989人,女性322646人,男女性别比为95.8:100。 年内全区户籍人口出生6884人,出生率为10.96‰;年内全区户籍人口死亡3934人,死亡率为6.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全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有144528人,占比达22.9%,较2014年年末上升了0.9个百分点。
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加速构建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增就业岗位2.1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823个,区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4%,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人民生活
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拓宽富民途径,努力增加居民收入。2015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696元,较上年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030元,较上年增长7.5%。收入结构逐步优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1370元,较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6739元,较上年增长10.5%。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49.16亿元,较上年增长9.8%。
市场物价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6。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4%,烟酒类价格上涨1.5%、衣着类价格上涨3.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6%,居住类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5.6%。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资料摘自2015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单位:%)
类 别 |
2015年 |
2014年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6 |
102.1 |
1.食 品 |
102.4 |
102.5 |
#粮 食 |
100.7 |
104.8 |
油 脂 |
88.3 |
86.7 |
肉禽及其制品 |
103.9 |
99.6 |
蛋 |
94.7 |
107.8 |
水产品 |
102.7 |
101.4 |
菜 |
111.7 |
101.2 |
2.烟 酒 |
101.5 |
100.3 |
3.衣 着 |
103.3 |
105.0 |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3.9 |
103.8 |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2.2 |
101.2 |
6.交通和通信 |
94.4 |
98.9 |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3.6 |
101.6 |
8.居 住 |
102.0 |
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