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政务信息 > 统计数据 >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发布

2016年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发稿时间 :2017-10-12 编辑: 来源:

2016年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16,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开拓创新,力行实干,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以改革统领全局,以创新促进发展,奋勇争先求突破,凝心聚力抓落实,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经济运行

   

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72亿元,较上年增长7.6%(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17.6亿元,增长10.6%(按可比价计算)。三次产业的比例为由上年的2.348.749.0调整为2.346.551.2,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8055元,较上年增加6822元。

财政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43亿元,较上年增长11.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0.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90.9%,高于苏州全市平均税比3.9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04亿元,较上年增长11.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37亿元,较上年增长18.7%。用于改善民生的城乡公共服务支出7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3.6%。

 

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6+1”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水八仙”生态文化园、湖羊科普馆投入运营,苏州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建设稳步推进,市农科院临湖现代农业科研基地启动建设,首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在我区成功召开。201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7.83亿元,较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13.97亿元、林业1.01亿元、畜牧业2.02亿元、渔业22.9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6%、9.1%、-6.0%、7.6%。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至2016年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36万千瓦,其中耕作机械动力达0.38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7台,机动水稻插秧机43台。

 

   

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实业兴区战略行动计划及相关配套政策意见,着力推动全区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36.8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26.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92.46亿元,较上年增长0.4%;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66.94亿元,较上年增长2.1%。

传统主导行业保持优势。2016年,全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5.4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达20.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1.0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14.8%。

新兴产业活力不断涌现。新能源、新医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新材料、传感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69.65亿元,较上年增长6.0%,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4.6%。

建筑业

建筑业企业队伍逐渐壮大,建筑业产值稳定增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全区资质内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3.13亿元;签订合同额195.0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60.06万平方米;全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28.6万元/人,较上年下降5.0%。全区建筑业企业各项效益指标表现良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1亿元,建设成本有效控制,利润快速增长,实现营业利润6.42亿元。

交通运输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加快交通管理现代化进程,提升交通运输效能。2016年,全区交通系统完成客运量271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8.1%;旅客周转量104778万人公里,较上年增长22.6%。至2016年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202公里,其中三级以上公路1083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353公里。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年末营业性车辆拥有量为11939辆,较上年增加1403辆。营业性车辆中客运汽车3140辆,货运汽车8799辆,分别较上年增加226辆、1177辆。

国内贸易

顺应消费趋势的转变,努力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新突破,吴中综保区获批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试点,吴中区、金庭镇、东山碧螺村分别获评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示范镇、示范村。商贸载体空间布局和经营业态进一步优化,主城区中心商圈提档升级、乡镇新兴商圈特色发展,舟山核雕村获评中国特色商业街区,石湖金陵花园酒店开业。201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81亿元,较上年增长10.5%,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41.72亿元,较上年增长11.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08亿元,较上年增长9.6%。

金融业

深入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科贷通”业务有序开展。资本市场“吴中板块”加快打造,27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吴中城投、国裕公司债券成功发行。至2016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122.24亿元和1999.37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0.5%、20.7%。其中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68.38亿元和1987.45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在积极落实调控政策中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7.73亿元,较上年增长50.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0%。施工房屋面积为1240.6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79.8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20.5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91.12亿元。

旅游业

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太湖新天地、木渎香溪岸、穹窿山茅蓬坞、横泾东林渡等一批旅游特色业态实现提档升级,获评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15.12亿元,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341.23万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7.6%和3.7%。

 

 

二、改革开放

民营经济

进一步激发民营资本活力,鼓励民营资本扎根本土,深耕实体经济,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2016年,全区新增内资企业10088户,新增注册资本433.34亿元。其中,全区新增私营企业9421户,全年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29.67亿元。至2016年末,全区私营企业达49948户,累计注册资本达1860.07亿元。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稳中有进。太湖经贸合作洽谈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介会以及赴以色列、日本、韩国等招商推介成效初显,引进浪潮金融信息、旅通在线等一批项目2016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76.6亿美元,其中出口51.76亿美元。

利用外资

开放型经济规模保持平稳。2016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4个,新增注册外资2.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1亿美元。

三、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统筹兼顾,加强项目协调力度,着力推进项目建设。2016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1.67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投资4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三资企业投资49.8亿元,比上年增长63.8%。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之比为0.1:18.7:81.2,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交通设施持续优化,中环快速路吴中段、南环快速路西延、东环快速路南延一期主体竣工通车,230省道(胥口段)、中山路、陈华路改造完成,新辟、调整公交线路17条,开行“社区巴士”3条,建成P+R停车泊位1300个、公交场站6个、候车亭369个,公共自行车三期建成投用。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通车,3号线、4号线及支线和5号线建设加快推进。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新扩建的木渎、城南污水处理厂投用,新铺设污水管网18公里,沿太湖重点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工程有序推进,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加快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强化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污染防治,淘汰全区剩余燃煤锅炉,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考核基数下降30%。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地区监测,逐步建立土壤档案。农药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置有序开展,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四、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6年,全区专利申请量为14104件,专利授权量为7375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10家。新增发明专利2500余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47件、省名牌产品15个。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增至2人、省双创人才增至24人、市姑苏领军人才增至52人,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省创新型试点区、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

教育事业

台加强学校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建成投用木渎南行中学、北美高级中学,落成横泾中心小学及附属幼儿园、高新区幼教中心,高考本二以上达线率首超60%。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加紧密,吴中中等专业学校在省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中实现新突破。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含民办学校)74所,在校学生7.88万人,毕业生1.47万人,专任教师6371人。其中普通中学25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1万人,毕业生0.69万人。高中毕业率99.8%。年末拥有幼儿园63所(含民办),在园幼儿3.02万人。

文化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公共文化中心建成,苏州保利大剧院落户,木渎、甪直、胥口、光福文体活动中心获评首批国家一级文体中心服务站,《甪直镇志》入选首批出版的《中国名镇志丛书》。2016年,全区拥有文物保护单位125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19处。

体育事业

2016年,全区拥有四百米标准田径场10个,举办运动会55次。我区运动员沈亚琴勇夺里约残奥会金牌并创世界纪录,“环太湖”国际竞走和行走多日赛获评省十大最具品牌价值体育赛事,园博园成为全国首个竞走公园。

卫生事业

深化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分级诊疗加快推进,启动实施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68个,其中医院25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9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4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268张,其中医院病床444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61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99人、注册护士2424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2.0%。

社会保障

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0.5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2.2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85万人。及时调整落实各项社保政策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农置城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分别提高到每月2589元、1319元,12.2万人次享受医疗救助金,住房公积金缴存新增4万人。“居家福”养老服务增点扩面工程全面推进,新改扩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7个、助餐点4个。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与就业

201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达647349人,比上年末增加15747人,增长2.5%。其中:男性316558人,增长2.5%,女性330791人,增长2.5%,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5.7。出生8656人,出生率为13.54‰;死亡3724人,比上年减少210人,死亡率为5.82‰;自然增长4932人,自然增长率为7.71‰,比上年提高了3.01个千分点。

深入实施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区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1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优秀创业项目5个。

人民生活

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拓宽富民途径,努力增加居民收入。2016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805元,较上年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013元,较上年增长7.7%。收入结构逐步优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3564元,较上年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8934元,较上年增长13.1%。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95.83亿元,较上年增长7.2%。

市场物价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7。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比上年上涨4.3%,衣着类价格上涨2.0%,居住类价格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2.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4.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2.8%。

 


分享到: